遠距醫療(Telehealth)-讓愛無距離

文:羅東聖母醫院智慧醫療副院長 林健盛醫師

COVID-19疫情影響,視訊診療接受度漸增

當肆虐的世紀病毒( COVID-19)入侵台灣, 中重症的個案頻頻出現,甚至已造成11,000 多人的死亡;人們開始害怕去醫院,擔心與醫護人員的接觸會增加個人染疫的風險。然而當自己染疫後,身體的折磨、心理的恐慌與環境的居隔,造成全台爆量的醫療需求;此時,「視訊看診」頓時成為台灣另類可被接受的醫療模式。

醫療AI新創興起,展開台灣醫療科技新願景

遠距醫療(Telemedicine or Telehealth)顧名思義就是在遙遠的距離執行醫師看病的醫療行為。近年來,資訊科技蓬勃發展,現今因智慧醫材(AI)與物聯網(IOT)的完善結合,讓醫療行為與資訊(X光片、超音波與眼底照片)藉由資訊科技的進步而逐漸能無遠弗屆的傳達,並執行診治。

提升偏鄉醫療品質,成立天主教醫療體系第一個「遠距醫療中心」

七十年前,羅東聖母醫院的華德露神父就知道偏鄉需要醫療,也開始在宜蘭大同鄉的醫療團隊服務,走遍每個部落看診,也救治無數疾病纏身的原民。二十三年前,健保署開啟山地社區醫療積極整合計畫(簡稱IDS),大大改善原鄉民眾的醫療需求;但在緊急醫療、次專科看診與慢性病照護的連續性方面,一直有著難以突破的瓶頸。在羅東聖母醫院在黃浩然神父與馬漢光院長的大力支持下,於2022年8月1日,成立天主教醫療體系第一個「遠距醫療中心」。

遠距醫療是友善、科技、以人為本的醫療服務

羅東聖母醫院遠距醫療中心成立宗旨:一、延續靈醫會使命:醫治病人、傳播福音。二、順應時代潮流:遠距醫療蓬勃發展,勢不可擋。三、擴大服務質與量:從原鄉到社區,從台灣羅東到全世界。四、永續發展:零碳排醫療與創新的遠距醫療模式。

並以四種執行模式來完成聖母醫院遠距醫療計畫:

  1. 架設遠距衛教平台 利用原鄉的文化健康站內現有照服員與網路設備,邀請醫療與保健的各界專家(如營養師、復健師、醫師、藥師等)上平台來演講,內容包含醫學新知、營養調控、用藥安全與居家保健等相關健康促進議題。藉此,讓部落文健站的長者參與互動學習,以達高血壓、高血糖、高血脂的防治、關節痠痛的復健、預防失智與骨質疏鬆等,而促進大群組與大量醫學新知的傳播。目前約有三十一文健站與據點,共約九百多人在線上互動聽講學習,達到健康促進的目的。
  2. 遠距照護系統 利用現代的人工智能設備與物聯網的資訊平台,將在部落幫長者量測的血壓、血糖、尿酸、膽固醇與心電圖,即時量測、即時上傳至遠距醫療中心。中心人員辨識異常值與危急值後,立即介入關懷;必要時轉介入門診與急診就醫。大大改善過去任何數據量測後無醫療人員協助後續處理的窘境。也因此讓長輩的三高數值得以控制,減少後續三高併發症的發生。
  3. 遠距視訊看診 當基層診所與衛生所的醫師在偏鄉從事第一線看診服務時,經常會遇到病患疾病需要次專科及五官科的會診;或當場緊急狀況(如蜂螫、毒蛇咬傷等)需要緊急會診時,都可透過遠距視訊方式達到會診目的,偏鄉居民不用再舟車勞頓到市中心就醫,一樣可以有多樣的專科醫療,充分達到醫療平權的目的。遠距視訊的應用,不僅用於現在的疫情居家隔離看診,將來還可擴及各次專科門診、出院後視訊照護、矯正機關與國際醫療等服務。
  4. 特色巡迴健檢 對於健康的維護,應著重在預防勝於治療。宜蘭大同與南澳兩鄉居民歷年來十大死亡原因都以心血管疾病為首。有鑑於此,聖母醫院特別為各部落每年做一次健康檢查;運用AI 12導心電圖、AI眼底鏡、滴血檢測尿酸與膽固醇,將原先要到醫院才能檢查的儀器搬到部落,為部落族群服務,早期診斷出視網膜病變、冠心症與三高的狀況。

遠距醫療目標是要解決城鄉醫療的不平等

科技的發明來自人性的需求。在科技蓬勃的時代,醫療能藉著科技輔助,讓我們更精準與快速地作疾病診斷,並可跨越距離的限制,給予即時的診斷治療、甚至開刀。偏鄉醫療除現有的山巡醫療外,再加上遠距醫療,相輔相成,偏鄉醫療平權的目標指日可待。

文健站,一套科技量測儀器守護長者的健康

聖母遠距醫療團隊提供大同及南澳各文健站血壓量測AI設備,每天到站的長者經由照服員生理測量,量測值紀錄會傳回醫院的照護平台,供個案管理師及醫師作為協助個案就診、調整藥量及看診的依據,持續掌握偏鄉長輩們的健康狀況,也深獲好評,是遠距醫療具人性溫度、並結合智慧醫療的呈現。

遠距醫療讓「愛」零距離

遠距醫療已日漸成熟,未來能提供偏鄉更多量能的醫療照顧,不僅串起醫療資源,也串起偏鄉民眾對看診就醫的信心。透過各界跨領域的合作,結合資訊及智慧醫材設備的發展,遠距醫療的推動將是必然的趨勢。「遠距醫療」在偏鄉,帶著神父『視病猶親』的精神,讓「愛」零距離,也讓「愛」無遠弗屆!